当前位置: > 凯时kb88首页入口 >

艺术灵感在技术巅峰起舞(组图)

  中国丝网版画的发展与共和国的改革开放步伐在节奏上始终保持着惊人的一致,它萌芽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此后,各地的美术院校相继成立了丝网版画工作室,广州美术学院的丝网版画工作室也于1985年正式成立。

  20年弹指一挥间,丝网版画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先后孕育了三代艺术家,并且经历了巨大的提升和变化,“中国丝网版画20年回顾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的举办,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重新审视历史的活动,它实质上集中反映了艺术家们“走出平原,迈向高端”的期许。

  “中国丝网版画20年回顾展”一共展出了全国各美术院校18位作者的105件作品,18位作者中包括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大部分作者都有6幅作品参展,其中早期、中期、近期作品各2幅。

  艺术家年龄层次上的差异性,让观众可以通过观赏作品,较好地把握中国丝网版画的整体发展脉络,具体到艺术家个体而言,不同时期的作品勾勒出其自身的个性探索和艺术追求,从而为中国丝网版画的整体发展增添了特殊的活力。

  中国第一代丝网版画家既没有可借鉴的技巧、技法,也缺乏器材、设备,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第一代丝网版画家的很多审美意识还是来源于木刻版画,丝网版画的本体语言则尚未完全形成。齐凤阁先生教授认为他们的作品“既内蕴着东方传统文化精神,又体现出现代艺术品质”。第二代丝网版画家则在语境转换、图式更新与技法精纯中推动了丝网版画的现代化进程。第三代丝网版画家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因而在技法上比较成熟,表达观点更为自由,所涉及的题材也相对敏感。

  的起源与工业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具有非常突出的当代性和时代感,它的发展始终与工业发展同步,早期应用手工制版、描版技术,后来用感光晒版、电脑制版等技术,技术越先进,丝网版画家创造和发挥的空间就越大。一个优秀的丝网版画家必须既能够对传统绘画技巧了然于胸,又能对现代技术驾轻就熟,丝网版画的创作过程是一个艺术灵感与现代技术共舞的过程。

  与普通印刷品的区别很大,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标准不一样。普通印刷品是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和技术标准进行生产,丝网版画则在注重技术标准的同时,追求艺术创作的境界,很多时候不一定按正常程序操作,甚至反常规操作。这种反常规操作操作对普通印刷品来说往往是不对的,但是对于丝网版画而言可能是对的。其二,表现力存在本质差别。普通印刷品最多四五种色,丝网版画则有上百种色。丝网版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绘画性,可加可减,这是它在版种比较中最有优势的一点,同时,它的间接性很强,一定要用中介去画。

  是一种尚不为大多数人熟知的版画画种,提起“版画”,一般人便想到木版画,其实“版画”的概念很大:除了木版画以外,还有石版画、铜版画、纸版画等,近些年来又出现了吹塑纸版画、泥版画,丝网版画则是版画家族中的奇葩。“石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被人称为“三版”,已成为世界版画的主流,国内每隔几年都要举办专门的“三版展”。

  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借助现代印刷、光电科技的发展而产生并完善。它是凭借“丝网”这个媒介而将画转印到纸上的。其基本程序是:先利用刻、画、复印、照相等手段,将图像留在透明纸或胶片上,再将其置于灯箱上,并将涂过感光胶的网框压在上面,然后开灯感光。经过感光的丝网还要在水池冲洗,这样便将能通透的图像留在丝网上,制版过程便完成了,接下来便可用丝网油墨刮印。制一次版一般只能印一种颜色,所以一幅画要多次套印才能完成。